2)第196章 待替换2_快穿:戏精宿主她越学越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网址:意味着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的攻击性,并且能够获取他的大量信息,比如精神病理访谈、纸笔测试、犯罪记录以及脑扫描结果,那么你最没有必要花时间考察的恐怕就是他的共情能力了。

  这篇综述的作者们显然是觉得这个结论太出乎意料了,于是在结论部分花了很多力气来讨论这个离奇的发现,更准确地说,他们离奇地一无所获。他们最终得出结论:我们太把共情当回事儿了。他们指出,当想象一个低共情的人时,我们往往会想象出一个麻木不仁、没有情感、不把他人的利益当回事的人,但这其实是个错误。用他们的话说:“除了共情,我们还有其他的情感,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会让我们去关爱他人。”共情能力强不能说明一个人是好人,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也未必是坏人。你会在后面的章节里看到,善良其实与同情、关爱等更有距离的情感相关性更高,邪恶也更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同情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以及缺乏对自己的控制。支持共情的最有利的一个论据是,你会对自己正在共情的人更好一些。而且无论是在实验室研究、日常生活的体验还是在大家的常识中,这一点都有所表现。因此,如果世界是个简单的地方,我们需要面对的窘境只有一个,也就是一个人正处于某种即刻的痛苦之中,而我们的帮助肯定会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共情确实能够起作用。

  但世界并非一个简单的地方。我认为,我们被共情引发的行为通常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

  大多数实验研究不会去考察这种复杂性。那些实验的设计往往是用简单直接的善行来测量共情的效果,比如更多帮助、更加合作、对需要帮助的人更为和善。但是,丹尼尔·巴特森及其同事设计的一个精巧的研究却为我们带来了意外之喜。

  巴特森为共情能使人做出帮助行为的“共情-利他猜想”做了辩护,但他并不认为共情一定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而是认为“共情所引发的利他本身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而是与道德无关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共情研究室

  在这个实验的场景下,因为共情,大多数人即便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仍旧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巴特森告诉被试,有一个名为“高质量生活基金”的慈善机构,工作是帮助身患绝症的儿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少痛苦,过得更加舒适。然后,告诉被试他们会听到一个正在排队等待帮助的儿童的访谈。其中,巴特森对被分配在低共情场景的被试说:“当你聆听这个访谈时,试着用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内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穿:戏精宿主她越学越坏》最新章节第196章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