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2章 我们要看《国富论》_我要做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出近三千张席子,效率提升二十五倍。

  产出增加,卖出去的商品多了,百姓的收入提升,自然富裕起来……

  包括李贽在内,士人都喜欢靠着推想,靠着拍脑门解决问题,哪怕能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人家也未必认同。

  唐毅不一样,他的理论建立在事实之上,比如他提到的分工,就以亲身经历为例子,列举了详实的数据,这是谁也驳斥不倒的。

  要是不服气,你们就来看一看,真金不怕火炼。

  泰州学派讲“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很好听,可怎么往下发展,落到实处,让百姓真心接受,谁也没主意。可是看到了唐毅的著作,李贽豁然开朗,仿佛拨云见日。

  奥妙就在于分工,在于提升劳动效率!

  唐毅认为革新工具,提高劳工水平,都能增加劳动效率。尤其是把复杂的工序分割开,变得简单易学,熟能生巧,哪怕是中人之姿,经过培训,也可以熟练操作。

  如此一来,更多的人都可以参与到社会生产当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兴趣意愿,选择喜欢的工作。

  诚如唐毅所说,效率百倍提升,生产出来的商品越来越多,百姓日用不就充足了吗?而且分工的结果就是工作机会大增,闲散的劳力都能找到工作,养活家人,不就是历代贤者一直追求的安居乐业吗!

  李贽第一遍读此书,就惊喜不断,酣畅淋漓,苦苦追寻的东西,总算有着落,那种奇妙的感觉,简直像飘在了云彩之上,从里到外,都那么舒服,美妙。

  朝闻道夕可死!

  原来不是骗人,哪怕此刻死了,也值了!

  李贽看过一遍之后,又迫不及待地读了第二遍,比起前面一遍,他想的更多了。

  唐毅认为商人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出现晚于农民和工匠,这和儒家认为的士农工商,天生四民,士为第一,农为根本,工商皆末,全然不同。甚至有拔高商人地位的意味,李贽敢说,东南的那帮人看到了这本书,绝对感动流泪,奉为圭臬。

  唐毅不光教给了他们如何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大赚其利的妙法,更给予了他们提升政治地位的理论依据。

  商人不是罪恶,也不低级,只是理所当然,就好像太阳东升西落,生老病死一般,更不是什么奸商小人,他们只是从事交换的职业而已。相比农商皆本的说法,唐毅的观点更家贴心,更有说服力。

  李贽自诩异端,可是在叛逆的道路上,连唐毅的背影都看不到。

  偏偏唐毅的东西建立在详细的论证之上,他引述了大量古书作为证据,讲述的道理又有实例作为依据,比起李贽他们的单纯呼喊更加振聋发聩,震撼人心。可越是真知灼见,就越要小心谨慎。

  “唐大人,是不是——过了啊?”

  李贽读到了第三遍,才敢发问,他生怕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