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无一用_重启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却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做到这些。

  当报纸上把一个无名的老农种地的经验公开出来。

  那么看到这份报纸的人,明年按照这个方法种稻谷,就可以多收许多。

  稻谷多了,百姓的生活再好一点。

  朝廷的粮库就会更充盈一些,如果到时有了战事,有足够的粮草作为支撑,就能让大宋的赢面更大一些。

  赵构不傻,这么一点点的变化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应,他还是看的出来的。

  同理,如果老农把他一辈子耕种的经验都教授出去,学到他的这些经验的学子们把这些经验全部交给更多的百姓。

  再比如修路修桥兴修水利,如果能教出更多这样的人才,假以时日,民富国强指日可待。

  至此,赵构对于万航提出的书院的诸多学科再也没有任何异议。

  整整十天,临安壹号上面所提出的百问,九成都被相应的人回答了出来,唯独剩下了那些很是刁钻的关于读书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看了让很多百姓都嗤之以鼻的问题。

  理学大家朱熹与自己儿媳有染,请问这是什么德,什么礼。

  对此,文人墨客们继续沉默着,什么也回答不了。

  而就在第十一天,临安壹号的头版头条再次用大字刊登出了一个让所有文人都炸锅的消息。

  那则消息的标题上写几个大字: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是对十天百问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天下书生的一个总结。

  这样的信息发出来,文人们肯定不干了。

  但是也只能意有所指的骂骂咧咧,却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反驳。

  因为像朱熹和自己儿媳有染这样的事,到底失了什么德,违了什么礼,他们心知肚明。

  但是他们能说出来吗?

  把人标榜的这么高,可是却做出这样的事,又怎么好意思把遮羞布扯掉。

  那就是变相的推翻他们自己立的高尚的读书人的牌坊。

  也正是这样的无法辩驳,也让无数的百姓对临安壹号发出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赞同不已。

  当真是除了读圣贤书以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

  历史上并不缺少能文能武的人,但是毕竟还是少数,很多为官一任,造福的一方的官员在自己的官宦生涯中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人的身份。

  宋朝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也是博览群书,亲自体验民间生活,深入百姓之中,才会在为官之上有这么多的建树。

  可是又有多少像苏东坡这样的人呢?

  比如盛唐的李白,可以写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似乎高风亮节,潇洒至极的句子而让人津津乐道。

  可是天子当真召了李白入朝,李白又提出了什么能够让大唐走上更强盛的治国良策了吗?

  最终不得志的李白用了最潇洒的方式离开了朝堂,其实何尝不是他根本没有治国良策,没有能够为民造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