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4 杨氏三子,以死殉国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钟的功夫,徐温第五子徐知证、第六子徐知谔相继也为米志诚麾下军士所杀。至于宣城当中,其他诸部军旅的主将,对于米志诚血洗徐府的行径也都属于默许的态度。毕竟他甘愿为魏朝卖命的前提,乃至拼了老命也要覆灭吴国的动力...要报仇雪恨,才是其最大的动机。

  谷鬑

  说到底战争非常时期,不能按治世条条框框的律法加以约束。虽说冤有头、债有主,然而米志诚按本来的人生轨迹会被徐温设鸿门宴诱杀,就稀里糊涂的连同膝下诸子一并被害死...可命途出现了变数,当初遭受无妄之灾,祸及妻儿,自己却得以逃脱,那么他要的就是你杀我全家,我灭你满门这等酣畅淋漓的复仇。

  李天衢尽可能避免滥杀无辜,但也从来不会标榜自己会是道德高尚的圣人,虽然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等徐温其他子嗣惨受米志诚的复仇祸及,死得也未免有些冤枉...可是他们对于魏朝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米志诚杀尽徐温膝下诸子,得以解恨泄愤、得偿所愿,也会更为死心塌地为魏朝效命,那么李天衢对其报仇的手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李天衢发往南面征吴招讨使司的诏书当中,话里话外也已暗示如若攻破宣城,占据徐氏府邸,其中妇孺不杀,府中仆役不杀,至于其他的人,我也就不明说了,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吧......

  吴国的实际掌控者徐温全家为米志诚所杀,只除并非其亲生血脉的义儿徐知诰膝下徐景通、徐景迁与他们的生母宋福金一并被魏军看束起来...不过吴国国主,名义上毕竟还是杨行密的子嗣,大批魏军甲士蜂涌撞入宣城王宫当中,也要立刻控制住杨氏宗室子弟,再按处置亡国之君的条例,将他们尽数都押解至汴京。

  把守宫禁的宿卫军旅,也都是徐知诰安排用来挟制、监视吴王与杨氏宗室子弟的嫡系兵马。然而徐知诰集结亲兵亡命突围,到底还是死于途中...王宫这边也只剩下些逃兵溃卒,眼见大股魏军气势汹汹的杀来,求饶、投降、带路...倒是麻利得很,殷勤的带着魏军将兵赶往杨氏宗室所处的后宫。

  按说魏军全面控制宣城王宫,再一举拿下吴国杨氏宗室那一大家子人,也应该不会再有任何阻碍...然而当大队魏军赶至通往后宫的大门前,就见有一人仗剑拦在门口,也有种就算只身一人,也要与敌军血战到底的气概。

  但见那人看来也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还算俊朗,然而眉宇间却满是悲愤之色...他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大红箭袖,手中紧绰的佩剑忽然又指向迎面冲来的魏军兵马,便忿声喝道:

  “你们魏人侵我吴国疆土,进犯宫阙,孝武王三子杨濛在此,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也绝不容得尔等再踏前一步!”

  杨行密膝下第三子杨濛,如今也已年及弱冠之龄,只是当年徐温、张颢合谋发动兵变弑杀他的长兄杨渥,又将二哥杨隆演扶植为傀儡国主之时,他也尚还不过是个半大的孩童。

  只是虽然连同吴王在内,他们杨家剩下的兄弟几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也唯有对杨濛对徐温挟君专权深感不满,而且心中愤懑与日俱增...然而徐温那只老狐狸很快也察觉出杨濛对他的敌意,所以按史载轨迹,本来吴国第二代国君杨隆演郁郁而终之后,本来杨濛按排序理当继位,结果徐温却直接将他的兄弟杨溥推上国主之位。

  杨濛毕竟是少壮年纪,还曾直接忿言感慨“我国家竟为他人所有乎!”,甚至再到后来,还将杀死监视他的徐温亲信,只带着两骑星夜疾驰,意图去投奔吴国宿将周本寻求庇护。怎奈何周本的次子周弘祚早已倒向徐温一方,他也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然而如今徐温、徐知诰虽然已经倒台,可是吴国也将亡了...他却又能如何?

  也唯有以死殉国罢了!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