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可怕的地方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人案的背后,都可以看到《黑暗之城》这部电影的影响,凶手明显是在模仿电影中的反派魔术师的行为……”

  警方的言论无疑将《黑暗之城》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有些立场偏向天主教的媒体,开始迫不及待的讨论该如何限制好莱坞电影中的暴力因素,怎么才能减少对观众的负面影响。

  或许天主教那边确实看到了增加在好莱坞尤其是南加州地区的影响力的好机会,有些支持天主教的报纸,甚至直接对准墨菲和《黑暗之城》开火。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罪犯选择在放映《黑暗之城》的影院前对观众实施枪击,我只能说与电影本身绝脱不开干系。”

  “这是洛杉矶县警局一位警官在回答记者‘你觉得枪击事件嫌疑人是受到电影影响吗’问题时,给出的答案。类似的问题早在墨菲-斯坦顿的《黑暗之城》上映之初,便被一些记者询问过,当时有人担忧电影中魔术师的形象太真实而引起青年人模仿。”

  “那时墨菲-斯坦顿给出的回答是‘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力’,这句话成为了一些媒体对墨菲-斯坦顿给与严厉批评的核心,他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为《黑暗之城》打造的恢宏、庞大又密集的宣传攻势,被专家和警方认为是间接诱导人犯罪。”

  “《黑暗之城》的宣传方式完全是洗脑、病毒式的。它不断渲染着墨菲-斯坦顿电影中反派的自信、邪恶和黑暗,即便是作为正义代表的男主角,也从英雄变身为‘在纽约市罪恶的泥沼中挣扎的忠奸人’……我相信大多数影迷是为了看反派如何把纽约搞个天翻地覆才去看电影的,他们期待一个能把男主角杀死的凶手,因为墨菲-斯坦顿十几年来拍摄的影片,已经让他们热爱神经质、复仇和无政府主义。”

  “这也深刻揭露了墨菲-斯坦顿的一个问题,他的电影从来不关注人性或者社会光辉的一面,反而只能看到光明背后那不多的阴暗,并且将阴暗面用电影无限放大,从而令影迷们会被灌输更倾向于反派的价值观,这是墨菲-斯坦顿的电影最可怕的地方,他直接影响和扭曲观众的价值取向。”

  “在《黑暗之城》的宣传中,片方大量运用了诸如在网上发布影片反派角色通缉令等病毒式营销,来提高影片的关注度。这从另一方面加深了影片和现实的分割线,这种宣传方式早在1999年《女巫布莱尔》时,便曾引起了影迷恐慌,当时曾有美国电视台做出调查,竟然受访影迷中有百分之四十七的人认为《女巫布莱尔》的录像是真实的。”

  “更为可怕的是,墨菲-斯坦顿从来没有为此负责的态度,反而对自己影片带来的负面影响洋洋自得。”

  “我们是时候该反思了,这种反思应该从自我排斥《黑暗之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