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子兰和甜辣椒(秘鲁种)——这三种都是调味料;胡椒(印度种)、丁香和肉豆蔻(摩鹿加种)——此时后两种香料都控制在荷兰人手里,想要取得种子比较困难。

  此外还有甘蔗——这个需要派出探险队前往太平洋了。因为此时无论是葡萄牙人在马德拉、圣多美、巴西。还是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岛、加那利群岛种植的甘蔗——克里奥尔种,都是低糖、低产品种。欧洲人拥有高糖、高产品种还需要等到1768年布甘维尔进行环球航行时,将塔希提甘蔗带到毛里求斯才行,后来这种甘蔗被迅速引种至波旁岛、马提尼克、牙买加,并最终风靡整个热带地区。

  至于咖啡和可可,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豆)目前已经在新华夏殖民地三个据点分别进行试种了快两年,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进行观察。至于可可,则还没有进行引种。和伊斯兰世界对咖啡的巨大需求量不同的是,目前东岸国内和欧洲对可可这种东西的需求量比较有限。因此暂时只准备略略引种一些留种,并不准备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种植。

  这么一一算下来,光是购置种子、树苗,开垦完毕土地恐怕都需要很多的金钱了,更别提后期所进行的种植、养护、培育新种等等,总之是一项极为耗钱、耗时、耗力的工作。农业部所拨的两千银元,恐怕还真的就只够前期购买一些植物种子了,至于后期所需要的海量费用,那就只能等下一年再说了,毕竟现在国家财政困难嘛。

  不过植物园这种事情事关重大,马虎不得,以后年年投入巨额经费是必然的事情。比如本土目前唯一一个植物园——兴建于定西堡河对岸的北方植物园(后世巴西圣热罗尼莫),现在里面就引种了木薯、高粱、玉米、豇豆、西红柿、班巴拉花生(西非种)、红稻等多个品种植物,技术人员们一边在里面研究植物习性、一边进行良种培育。这个植物园现在有两百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占地三千余亩,农业部平均每月要往里面投入超过五千元的资金以维持各种生产、科研活动。

  而在这两个植物园外,远东的黑水地区据说也想修建一个植物园,主要用于培育耐寒作物,如:燕麦、黑麦、马铃薯等食物。特别是马铃薯,由于在高寒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有着低毒无毒的特性,同时品种也不易退化、不易染病,因此特别适合专门用来培育马铃薯良种,培育好的良种可以出售给农民们进行大规模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批完这些文件,郑斌给自己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然后抓起另一叠文件看了起来。这叠文件主要讲的是今年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以及总产,郑斌大概扫了扫,南方区域(伊河地区、首都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