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 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吗?”

  奥斯曼帝国黑海沿岸的领土(包括附庸国克里米亚汗国)在此时被称做伊斯坦布尔的“乳母”,奥斯曼土耳其人核心聚居区的生活必需品几乎全部来自这些地方——基本是靠海运。这些地区向帝国输送小麦、大麦、小米、盐、牛羊鸡鱼、禽蛋、水果、土耳其黄油、蜂蜜、腌肉等食品,同时还输送亚麻、铁、铜、木材、煤等生产原料,几乎凭一己之力供养起了半个奥斯曼帝国。

  黑海地区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因此理所当然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是完全禁止西方国家的商人或船只在这里活动的,尤其是那些拉丁国家。这起源于1609年。当时英国试图攻占特拉布松,后来奥斯曼帝国就完全杜绝了外来者对这片辽阔海域的觊觎。而出于某些特殊的关系,东岸共和国的船只不在此列,他们的商人与船只可自由航行于黑海、亚速海,也可在沿岸指定的港口如卡法、布尔加斯停靠进行补给或贸易。而这,自然也让那些在奥斯曼帝国拥有“传统利益”的法兰西商人们眼红得要命。

  奥斯曼帝国政府是在本月(9月)初向莫三提出关于订购十艘大型三桅风帆运输船的,当时听到消息的莫三都快乐疯了,这奥斯曼帝国真是狗大户啊,不是说他们经济也不景气么,怎么还能如此大手笔地购买船只?思来想去,莫三只能归结于他们那个苏丹自己出了私房钱,又或者他们在新征服的克里特岛、高加索部分地区抢了很多东西回来,不然哪来的钱支付船款。当然这十艘船也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分两年购买,但这也足以为东岸共和国每年带来超过十万元的利润了。

  在收到这个订单的鼓舞后,莫三又再接再厉,开始四处活动,鼓动奥斯曼人再从东岸进口一些客船,开通黑海、白海(奥斯曼称呼,即爱琴海)上一些城市之间的定期航班。而且,希腊地区出产的棉花、葡萄酒、橄榄、柠檬、柑橘、大米等;富庶的黎凡特地区的马匹、皮革、小麦、丝绸、香料、宝石、香水等;亚历山大和开罗地区的棉花、小麦以及经由红海苏伊士港、摩卡港转运来的印度商品、咖啡等,所有这些物资都急需运输啊。

  而奥斯曼人依靠老式的小型“萨伊克”运输船和划桨船运输物资,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抗风浪能力不足、失事率偏高,更易遭到四处都是的基督徒海盗的抢劫。首都伊斯坦布尔和经济心士麦那所需的物资经常因为运输延误而短缺,从而引起物价波动和不应有的震荡。这些运输船所承担的职责有点像此时明朝的漕运,目的就是把物产丰富地区的物资运输到人烟稠密、达官贵人云集的政治心和经济心。“漕运”不及时,当然会引起社会动荡了。因此,莫三极力向奥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