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朝与天祖国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这从洪某回去后撰写的有关康熙的描写就可以看出:“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性躁急,多暴怒,以察为明,惩罚辅政诸臣专权植党之患,诛杀既多,猜疑积中,无论事之大小,必欲亲总……用人之际,先问贤否于宰执,宰执有荐引,则疑其党私,皆不用,旋以己意自选。”

  应该讲,朝鲜人说话还是比较刻薄的,这和他们偏激的民族性格有关。但洪明荣对康熙的这番评价,倒意外地恰如其分,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作所为也是如此,没有对其美化,也没有过分夸张。

  所以,我们现在基本可以预料,朝鲜王国保守派千辛万苦搞出来的燕行使使团,就因为正使没捞到手,被改革党的中坚人物洪明荣占据,这趟冒风险的北京之行基本上就这样了——没有任何成果,反倒是坚定了朝鲜人跟帮助他们摆脱清廷控制的天祖国东岸混的决心。

  与伊兹勃兰特等人一样,洪明荣接下来几天换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在北京城内四处闲逛了起来。康熙皇帝赏赐给他们的礼物还没到,据说是一些马匹、绸缎、茶叶和棉布,与洪明荣等人带过来的人参、折扇、笔墨纸砚的价值相当,这让他又恼怒不已,觉得清国皇帝小觑了他们,所得大大少于预计,真是抠门到了极点。不过随即他又安慰自己,清国已经不是天朝上国了,连年打仗之下穷困不堪,也许比朝鲜还要穷,而且再也无法支配他们,这让洪明荣的心情陡然间好了起来,赏赐少的事情似乎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北京街头这些年说实话是热闹了不少的。洪明荣注意到,升斗小民生炉子做饭时,部分人用的木柴,但有相当部分用的已经是煤炭了。再仔细一问,这些煤炭多产自河北,由官督商办的矿务局开采生产,价格不贵,非常受人欢迎。

  另外,百姓身上穿的衣服固然是棉、麻皆有,但棉布所占的比重比洪明荣想象中要高很多,这似乎意味着清国的棉布产量相当之大,开始大量淘汰穿着不舒服、不保暖的麻布。洪明荣着人仔细打听了一下这些棉布的产地,结论是哪里都有,乡间农民农闲之余基本都会织一些棉布售卖,市场交易非常活跃。

  这个认知让洪明荣的玻璃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朝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像煤炭、生产、纺织品、粮食、木材、建材等商品的产量有了长足的增长,百姓也慢慢开始消费这些东西,整个社会看起来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作为一个激进的改革分子,洪明荣内心里对这些还是比较自豪的,这次作为燕行使出使北京,他满心想来找点优越感,看看清国落后的技术和生产体制,再比较一下朝鲜自身的相关产业,最后彻底下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