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章 定局(上)_朱明画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因。

  心念间,仪华直接打断周王妃的话,隐有几分迫人之意道:“弟妹,五弟乃纯良之人,我与王爷自不会让五弟背负内疚。现在弟妹且先告知近来京中见闻,以让这一月都没出府门一步的人解闷。”

  周王妃忽见仪华一下强势起来,怔了怔,随后起身向仪华深深一福,说起近日来的立储之争。

  五月二十一日,一名二品大员上奏:“太子殿下不日将下葬皇陵,可东宫乃国之根本不可空虚,遂臣奏请皇上早立太子,以确保我大明千秋盛世。”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这是自太子病危至薨逝一来,首次将立皇储一事提上议程——虽是震惊,却不失为一个好契机,很快地朝中便分属三派,各持理据奏请立太子。

  起初众朝臣还和气而论,不过两日,已进展为唇枪舌战。

  如此之下,拥立朱棣与朱允炆的两派朝臣,紧抓太子过世后,秦王长子的身份,排除晋王以“长”而论的理据。这样一来太子人选,便落在以“贤”而立的朱棣与以“嫡”为依的朱允炆之间。

  五月二十五日,有人再次上奏:“自古以来,皆为子承父,孙承子,方为人伦冈常。而圣上诸子中,唯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抚国安民,当为太子之选。”朱元璋听后似有赞同。

  然就在这时,驳斥朱棣非“仁孝”之言立即反击,以灵堂上闹事与朱允炆为今上侍奉汤药二者,暗指朱棣不睦兄弟、不敬太子、不孝今上之举。此言之事,整个京师几乎人尽皆知,于是当下朱棣隐隐坐实不“仁孝”之名,拥立他的一派朝臣也有所倒戈。

  ……

  听到这,仪华已然明了,朱棣是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也许是前世残留的印象,知道朱允炆会被立为皇孙,她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只是难免不平这些仍流于市井的传言。

  再看周王妃越发愧疚的神色,仪华竟反过来安慰了周王妃一番。

  周王妃见仪华确实没有怨怪,还答应出面开解周王,压在心头好几日的负担减轻不少,很是心满意足的离开。

  周王妃走后,仪华也一扫这几日来的烦躁不安,心渐渐地沉静了。

  是日晚间,朱棣回到府中,仪华殷情服侍,一切皆不假于他人之手。

  朱棣一切看在眼里,晚饭罢,挥退屋子里众侍人,噙着笑,声音里却不见一丝笑意道:“今天这样殷情,有事要求或是要问?”

  仪华在罗汉床上侧坐了坐身,抬眸一笑:“有事要求!”回答得极其干脆。

  朱棣微微一怔,皱眉盯着仪华颇久,见仪华始终眼眸含笑的回望他,淡淡的不虞之色敛去,沉沉叹道:“要问什么,就问吧。”说完疲惫的闭上双目,抬手揉捏着眼窝中间。

  仪华看着不由起身,搁下手中纨扇,走到朱棣身旁坐下,不知觉地放柔声音道:“臣妾来吧。”朱棣睁眼看了她一眼,一言不发地移开罗汉床上的漆红小几,脱鞋枕着她的双膝上躺着。

  “王爷,都有十来天了,成日见不到您人,眼看不久就要回北平了,再来京师就是好几年后。”低头看着朱棣已有两条浅浅痕迹的眉心,仪华忽觉心头一酸,她深呼了口气,手一边轻揉着朱棣的额际,一边絮絮而道:“臣妾就想让王爷陪臣妾去郊外的寺庙小住几日,一来避暑散心,一来也是想给冯妈妈上个香。王爷可答应?”

  朱棣眉毛一轩,却没睁眼,只是挪换了一个舒服的卧姿,半晌才闷哼了一声。

  ————

  (下章两口子要回去了)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