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七章 礼仪之重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大汉不亡,帝师的身份就永远不会失去,这个头衔可不像别的官职一样,随君王之令赐予或罢免,毫无疑问,已然达到了君王无法撤销的程度。

  在王上行正式拜师礼之后,君王老师的身份便和汉王绑在一起,汉王存在一天,就得敬一天,直到驾崩,或者国灭,这个身份才会失去凌驾于众臣之上的威慑力。

  之所以拜师之王要一生敬之,是因为不能不遵守待师之礼,师徒间的礼仪一直是道德、礼法中重要的一项,违背了,就是无德无礼的小人、世人眼中的败类。

  作为君王,万民之主,更要遵守,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若连待师之礼这一基本礼仪都做不好,必遭天下人耻笑,而要是破坏礼仪的话,会成为世人眼中无道的昏君,乃自取灭亡的愚蠢之举。

  因此,王者拜师,意义非凡,所以古今少有此事,唯有大德大贤之君,碰到无比信任且能堪当大任的臣子,才会行正式的拜师礼。

  先秦时期的秦武王,幼年时曾被名臣甘茂教导过,算半个老师,当上秦王后,便格外信任这位昔日老师,不仅封了高官,而且委以重任,一时风光无限。

  没正式拜师、仅仅受教没多久,就如此厚待老师,可见师礼非常重要,影响极大,常人尚尊师重道,君王就更不用说了,一代王者,自然倚重并善待昔日之师。

  而今汉王郑重拜师,份量要远超先秦的王者待师,乃古今罕见的大礼,此举一出,从君臣关系上来看,对臣子的信任与宠爱,超过了孝公对商鞅、惠王待张仪,已然达到了君厚待臣的最高程度,称古今之最,也不为过。

  这一刻,在张良看来,虽有些梦幻,但事实摆在眼前,的确发生了,只要汉王的礼行完,心里就彻底踏实了。

  礼毕则名正言顺,不会遭人非议,要知道,国人从未见过汉王拜师,对这种事必然有很大的兴趣,突然间知晓此事,难免在震惊之余,打听原因,迫切的想要弄清楚。

  若是探听到汉王并未诚心,或是拜师礼未成,定会大闹,到处辱骂‘君王之师’,从而激起民变,掀起人人声讨帝师的热潮,如此的话,在大汉将无立足之地。

  之所以会这么糟糕,是因为帝师的身份太罕见、耀眼了,平民皆知此位古今少有,自然会非常在意,若是真的,除了接受这个结果,没有别的选择,而要是假的,人们的怒火和不满会达到巅峰,不严厉惩处当事人,绝不会罢休。

  乱世之人,虽然大多没受到什么教育,多是粗人,但不知文,却知晓一些礼仪,文化落后,并不代表只有野蛮和任性,没有足够的学识充实自身,再聪颖的头脑也没有用,因为没有基础,而道德礼仪,不会由于家境贫寒,便失去学习的机会。

  德乃是立身之本,礼仅仅是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