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6章 游学纽约(四)_官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观在中原大学上学时,学的政zhì经济学实际上就是脱胎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只不过国内的政zhì经济学吸取了不少前苏联教科书的成分,不少内容都是从苏联计划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与马克思《资本论》里的理论已经有很大出入了。

  有变化是对的,世上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任何一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问题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计划经济,进而也影响到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走向了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不然的话,前苏联也不为弄成那样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坚持下去,只能是少数人以国家的名义掌握全民资源,催生腐败,民怨沸腾,导zhì国家分裂、红旗落地。

  现在的陈观,已经不是校园里死啃书本的大学生了,也不是一般的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而是经过实践初步淬炼、有自己的实业的脚踏实地的干部。这个时候重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自然是理解的更深、更透、更有实践意味,效果可想而知。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把资本主义经济的秘密揭露得清清楚楚的。但是,《资本论》也有不足,最主要的是马克思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初始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血腥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经济学研究中加入了阶级分析的因素,揭露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忽略了或者是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也可以在发展中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因素。这一点,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dù、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dù、社会保障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当代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凯恩斯主义呢,局限性更大了,这是建立在靠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实用理论,一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需求不足、供应过剩矛盾时,就束手无策。

  深入学习经济学经典之后,再看拉弗曲线理论,就非常好理解了,那纯粹是一种依靠税收政策杠杆调节供应和需求矛盾的理论,专门用于解决滞涨问题。

  学着、分析着,陈观的思路慢慢打开了,意识到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行绝对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中有计划,计划经济中有市场。一味强调计划,那就是一潭死水,就象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一样;彻底搞市场经济,完全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资源、去引导生产,必然会导zhì经济危机恶性循环。

  这个认识,实际上党内已经有了定论,只不过纸上得来总觉浅,没有陈观自己深入思考来得入脑入心。

  陈观就想啊,中国现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