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六节 匈奴人眼里的张蚩尤(1)_我要做门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重创后,突围而出。

  现在,汉朝人宰了公孙贺父子,这意味着,汉朝的太仆很可能换上一个能干的人。

  甚至,哪怕只是换一个比公孙贺父子稍微清廉一点的人,匈奴人都要有大麻烦了!

  汉朝太仆,甚至不需要回到三十年前,存栏战马四十万匹的鼎盛时期。

  便是打个对折,匈奴人也将陷入危机之中。

  因为那意味着,汉朝骑兵的规模,将比现在多两倍!

  只是想着这个可怕的事实,狐鹿姑就不寒而栗。

  “大单于不必担忧!”卫律却是笑着道:“此番的汉朝内乱,恐怕影响将会极其深远!”

  “公孙贺父子虽然不成器,没有什么才能,但他们却是汉太子的屏障,如今公孙贺父子皆死,汉太子立刻就处于危险之中!”

  “而且,我听说,去年汉朝老皇帝的一个妃嫔为其生下皇子,这老皇帝居然昏了头,将小皇子出生之地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如今,汉朝太子恐怕已经日夜难眠了!”

  “而纵观古今,一旦太子羽翼去除,那么祸乱必起于萧墙!”

  “说不定,太子和老皇帝之间会有一场血拼!”

  “无论哪方胜败,都将大伤元气!”

  “说不定,还可以……”卫律难掩激动之色:“让我大匈奴,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

  狐鹿姑听着,也是点点头,以为卫律分析的很对。

  在匈奴,左贤王和单于之间都经常发生矛盾。

  王庭与其他部族的实力派更是隔三差五就要撕逼。

  内讧与政变,从来不绝于耳。

  而汉朝的情况,虽然有些不同。

  但人性是相通的!

  狐鹿姑觉得,换了自己是那个汉太子,若遇到绝境的情况,也会忍不住了!

  不过……

  狐鹿姑看着卫律,忽然问道:“丁零王听说汉朝长安那位新近幸贵的张蚩尤了吗?”

  “近来,此子的传说,连王庭的奴隶都在议论!”

  “有人说他,天生三头六臂,额间有神目,勇不可当,几如蚩尤下凡!”

  “也有人说他,博通百家,学识渊博,是汉朝最顶尖的文人!”

  “更有传说,此子将成为汉朝继董江都后的又一位大能!”

  匈奴人时刻关注着南方的汉朝长安。

  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神经过敏。

  而汉朝政坛上发声的剧变,更是足以牵动每一个单于庭的人的心。

  哪怕是单于,也不会放过任何有关长安的消息。

  因为,那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一个恐怖的敌人。

  一个让匈奴人敬重的敌人!

  失败后,才知道差距的存在。

  卫青霍去病,让每一个匈奴人都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将汉朝视为追赶和学习的对手。

  引弓之民们,早就认清了自己的地位。

  从尹稚斜单于开始,匈奴帝国就已经在向汉朝学习了。

  赵信带来了最初的汉朝制度和文化种子。

  卫律带来了汉朝最先进的制度与理念。

  而李陵带来了汉朝最先进的军事训练与战术思想。

  对匈奴来说,漠北决战,就像一个响亮的耳光,抽在了他们的灵魂与肉体上。

  让他们醒悟了过来汉朝已经是一个远比他们强大、富饶和先进无数倍的帝国。

  于是,向汉朝学习,学习汉朝的一切,渐渐在单于庭中有了声音。

  到现在,单于庭的贵族,倘若没有不会讲汉朝官话,不识汉字,不懂汉朝的礼乐诗书,那就会被人鄙视和鄙夷。

  以为是野蛮人,是没有前途的废物。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匈奴人从学习汉朝中,获益良多。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从赵信时代开始,匈奴就开始逐步的学习汉朝人的东西,匈奴早就垮掉了。

  早就被这漠北的寒苦气候与贫瘠饿死、渴死了!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