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九章 过年啦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过年啦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1980迎来了它最后的一天。

  在后世,很多国人都认为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虽然商家们在狂欢,公路铁路在超载,电视里一台台欢庆的晚会节目几乎就没断,所有的明星歌星舞星笑星也都赶趟似的跳出来表演的表演,拜年的拜年,不管时间怎么紧都得趁机刷个存在感……但是,很多人还是坚定的认为,似乎再也找不回小时年过年的那种味道。

  这种感觉,在五零后到八零后这两代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想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经济水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一个被人羡慕的国家工人,甚至是机关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块钱,高点的也不过五六十,这点工资还得上养老下养小,虽然物价也便宜,但再便宜,钱就这么多,哪怕一分钱不存,也就刚刚只够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开销——那可真是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的来花。

  所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别说大鱼大肉了,普通人的家里一个月能吃两三回肉就算是条件不错的了,而且为了最大化的节省开支,一般人买肉都会挑着肥肉来买,因为肥肉可以炼油,结果反倒让口感更好的瘦肉变得没人要了。

  可以想像,在这样的生活水平下,过年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除了与家人团聚,数千年的文化习俗,那也是他们一年中唯一能放纵一下自己,大鱼大肉的狠吃上一回,享受一下平时根本不敢奢望的美食的机会;而孩子们也可以在这一天里从长辈手中领到一笔‘丰厚’的压岁钱,虽然大部分都会被父母没收,但剩下的那些,也依然可以让他们买到许多自己喜欢的玩具,烟花,或是零食,条件好的家庭,或许还能换上一身家长准备的新衣,人们自然会对过年充满了期待。

  这种感情,对蝴蝶这种出生在九十年代后的中国人而言,却是相当陌生的。

  在蝴蝶的记忆里,他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除了很小的时候条件差点,几乎是从懂事的时候起,不管条件再怎么困难,至少每天三餐的荤腥就是没断过的,因为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他十分疼爱,花钱不能说大手大脚,可是想吃的零食,想要的玩具,似乎也从来没有得不到的,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些年虽然也碰过一些壁,生存的压力也挺大的,但在生活上还真没吃过什么苦,不光是顿顿有肉,隔三差五的还能跟朋友出去‘血拼’一回,过年餐桌上的那些家常菜,都是平时吃腻的……事实上如果单从味道口感而言,父母的手艺甚至还比不上平时在外面餐馆酒店里吃的那些,毕竟人家可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