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第一百零二章_造化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凌霄子兴致勃勃跑去制铅活字后,李格非就打起了精神。三日一出刊的好日子,怕是不能坚持多久了,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攒稿,避免陷入无稿可用的窘境。

  话本的问题,并不用愁。王圆子的《苏定方传》大受好评,连带他的彩棚都客满为患。顿时几个东京有名的说书人都找上门来,西州瓦子的张七胜甚至放言,只要能登他的《卫公李靖传》,不要润笔费都行。如此多的话本,约莫能登到明年了,根本不用忧心。

  而市井逸闻,来处也简单。只要去开封府或是大理寺寻两个刀笔吏,各样的奇闻应有尽有,也不愁断了稿件。

  但是自己写的刊首和苏颂、沈括的杂文,就不是那么好处理了。三日一篇还好,若是改成一日一篇,自己都难写的过来,何况公务繁忙的苏、沈两位大员。好在还是韩官人想的周道。在小报头两期,就刊登了告示,言明韩家玻璃镜铺前设置了投稿的“信箱”,一经录用,就会发给润笔钱。

  韩家的玻璃镜铺,如今在士林也是大大有名了。在李格非想来,京城首善之地,士子们都要进京赶考,少不得也要赶赴文会,宣扬文名。若是有肯屈尊小报的才子,未必不能寻得佳作。

  然而等他真正打开信箱,从里面取出一叠又一叠的信时,才发现自己想的岔了。来信的,可不都是投稿的,更多的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什么催话本的,大骂逸闻败坏风气的,点评刊首语句不佳,狗屁不通的。甚至还有几封,问写刊首的那位才子可有婚配,想把爱女许配给他的。

  李格非简直目瞪口呆,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但是好在,有用的稿件也是有的。被苏颂的游记勾起乡愁的,很是不少,亦有受到沈括的杂文启发,冒出稀奇古怪的点子。当然,还是仿照刊首,点评时事的最多。不过这种文,通达精炼的就少了。还有些憋不住非要议论朝政的,更是不会录用。

  倒是有些指出刊首不足,或是深入探讨的唐朝边郡局势的小论,很是精要。李格非都在想,要不要过些时候,专门辟个栏目,放上些论点,让他们相互驳斥,读来应当也颇为有趣。

  不过就算繁琐,对于这些来信,李格非还是颇为受用的。这可不是参加文会,或是同窗好友间品评诗句。互不相识,大多还都用了笔名,说起话来自然酣畅淋漓。而那些表示认同,乃至击节赞许的,更让人心情愉悦,如寻到了知己。

  刊登文章,为的不正是这个嘛?李格非看的开心之余,少不得也要整理下寄给其他撰稿人的信件,送到沈括和苏颂手上。谁料今日拆信,只看了两行,他眼皮一跳,起身就去寻韩邈。

  “文叔怎地来了?”见到李格非,韩邈笑着打了招呼,“正想同你说,日新报如今印量已经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