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九章 故人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宇文氏的左臂右膀。

  但宇文泰去世后,情况起了变化,宇文泰的儿子都很年轻,根本就撑不起场面,所以宇文泰临终时,嘱咐侄子宇文护守护家族,守护堂弟。

  尉迟迥、贺兰祥等人,是宇文泰诸子、诸侄的表兄弟,为了保住舅舅家的基业,围绕在宇文护身边,和那些蠢蠢欲动的元勋对抗。

  成为晋王的宇文护为了对付政敌必然集权,这就意味着天子被架空,而天子迟早要收权,树敌无数的宇文护哪里肯松手,于是晋王和皇帝的对峙,成了悲剧。

  晋王接连害了两个堂弟性命后,被第三个堂弟宇文邕反杀。

  那么,晋王宇文护的亲侄子、如今的杞王宇文亮,会有同样的下场么?

  当年晋王势大时,贺兰家的几个年轻人和晋王的子侄们往来密切,其中就包括宇文亮。

  那时的贺兰宽年纪还小,成日跟着几位兄长和晋王的子侄们游猎,他和比自己大的宇文亮颇为熟悉,经常是对方的“小尾巴”。

  自宇文泰去世到现在,三十余年风雨,守护宇文氏的晋王宇文护死了,守护宇文氏的蜀王尉迟迥死了,选择另一条路的蜀王尉迟惇也死了,剩下的,是同样在撑着宇文氏的杞王宇文亮。

  杞王和天子,不过是在重复晋王和天子、蜀王和天子的故事,宇文亮会落得他叔叔那样的结局,还是取而代之?

  这个问题,就是贺兰宽没有倒向故交宇文亮的原因。

  当年晋王党和帝党的争斗,伤了许多元从故旧的心,正如故随国公杨忠所说“两姑之间难为妇”,宇文氏内讧让许多人无所适从,所以贺兰宽不想再参合这种破事。

  当年的宇文护选择了自欺欺人,落得全家死绝的下场,后来的尉迟迥也如此,只是年岁已高未到矛盾爆便阖然离世,继任的蜀王尉迟惇很干脆,选择了决裂。

  贺兰宽觉得宇文亮要么走亲叔叔的老路,落得同样下场,要么就和尉迟惇那样,选择取而代之,反正都是取而代之,那么他自己本就身处尉迟氏一方阵营,为何要投到宇文亮那边。

  投到长安朝廷,宇文亮和天子的矛盾迟早要爆,到时候他又得像父亲当年那样,在双方阵营中选边站,一旦选错边,后果很严重。

  所以,还是在尉迟氏阵营好些,然而现在尉迟惇死了,事情起了变化。

  宇文亮的两个儿子都很出色,尤其出继的二郎宇文温,十分善战,正是因为这个宇文二郎,让尉迟惇精心谋划的一盘大棋被搅得天翻地覆。

  甚至连尉迟惇本人,因为亲自率兵围攻宇文温时导致伤重不治。

  尉迟惇没了,邺城朝廷情况有些不妙,这种关键时候,继蜀王位的竟然不是尉迟顺而是一个小家伙,贺兰宽觉得蜀太上妃真是偏心偏得太过分,已经到了不分事情轻重缓急的地步。

  如此一来,情况真的变了。

  不知不觉间,贺兰宽将饭菜吃完,侍从刚将食案撤下不久,又入内禀报,说有人送了封信过来。

  “信?送信人是谁派来的?”

  “回郎主,那人说是‘故人’。”

  贺兰宽闻言眉毛一扬:“嗯?人呢?”

  “回郎主,此人就在帐外一处角落,不会被别人看见。”

  这种时候有“故人”派人送信,时机很微妙,贺兰宽沉吟片刻后说道:“带他进来。”

  不一会,侍从带着一名年轻人入内,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经由侍从转交给贺兰宽。

  贺兰宽打开信封抽出信纸,现这是一张白纸,他狐疑的看向来人,来人接过纸,在油灯火焰旁晃了晃,白纸上浮现许多淡淡的字迹。

  好手段。

  贺兰宽心中一叹,再次接过信,就着灯光看去,目光一凝。

  信中抬头第一句:‘公在上,晚辈温顿...’

  ‘家伯在长安,每念及昔年旧事,不胜唏嘘,常言贺兰氏为皇朝亲党...’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