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鲜儿的武术进步_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耍着心眼,还真是有意思。

  其实在朱开山来的那天心里还是在打鼓,但自从夏元璋将朱传文留下的信交给了朱开山,看着信上详详细细的安排,朱开山很是放心朱传文在鹞子山。上面可是写了不少夏元璋和朱春山以后如何支持鹞子山的情况。虽然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朱开山烧了,免得被谁看见担心。

  但这走一步看三步,鹞子山交给朱传文没问题,朱看山都自叹不如。

  所以啊,朱开山待在冰城可真算是撂开了身上的一切束缚,每天打卡上下班,在工人“老东家,老东家!”的问候下,再满脸舒心的走回瓷房子。

  这一个月的朱开山,还哪有些三江口朱阎王的样子,活脱脱富了的大别山的泥腿子一个啊。

  不过估摸着时间,也该到了返回的时候了。

  往后这也挺好,朱传文偶尔在三江口帮朱开山在鹞子山坐镇着,他也能回来陪陪自己媳妇,对了,传文娘还说要跟自己回三江口呢?

  但春山媳妇大着肚子,还是让她照顾着吧,等回去啊,这贺老四的媳妇也该快生了吧。

  朱开山心里想着,还真是好,有饭吃,有衣穿,吃喝都不愁,总算是给这群老兄弟奔了个前程。

  ……

  奉天

  丁连山正在一座摊子上吃着早饭,单买的【奉天回头】配上李记的【白肉血肠】,这让本就是奉天人的他吃的很是满足。

  如果说清末是个闯关东、走西口的热潮的话,丁家倒是反其道而行之,同治年间从关外搬到了京城,丁连山也在家道中落后拜入宫家,成为真传,成为里子。

  吃这些小食算是弥补下父亲晚年的心心念念。

  生而为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甚是痛苦。

  丁连山跟着徐世昌快小半年了,这半年间大多都在路上,现在徐世昌受封钦差,正在盛京将军府和赵大人商量着什么,他也就得空出来看看这自己这个老家。

  曾经的丁记早就换了招牌,丁连山也就在门口驻足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估摸着时间,三两口解决了早饭,便向着盛京将军衙门赶去。

  “徐大人,这次要去边境?”赵尔巽问道。

  关东自满清入关便是清廷的最为看重地方,历任盛京将军不是宗室便是满人,偶有其他民族也是蒙古人为先,这赵尔巽可是入关以来第一位汉军的将军。

  原本盛京将军是正一品的武职,后乾隆改制成了从一品,所以称呼徐世昌为大人倒也不过分,毕竟徐世昌是高那么一点点的官阶。

  如果说赵尔巽在任两年有什么功绩,那便是开始成立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了。

  赵尔巽来之前,晋省,两湖的商人创办的票号可是不少,商人逐利,倒是让关东的经济低迷了一阵,不过在东三省银号成立之后,到也有所改观,尤其在这个大力农垦的背景下。

  “是啊,我打算去看看边境民风,俄国人盯着瑷珲厅那片地方可是很久了。不来关东,不知关东之伟大;不来关东,不知关东之糜烂。”徐世昌说道。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的确立清廷可是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国人的胃口不小,得此好处还盯着瑷珲厅,徐世昌则是想确实的去看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在其位谋其政啊。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