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王效明的反应速度绝对不慢,但第三军主力撤退的决心和速度,依旧超过了王效明的判断。早就有了一定准备中山惇中将,撤退行动虽然显得仓促了一些,在整体的行动上却是慌而不乱。

  尽管承受着抗联巨大的压力,但第三军所属各部日军,并未一窝蜂的全部向东撤退。而是采取了交替掩护,并以两个旅团的兵力,加上所有无法携带的炮兵,加强到凤城南北两个方向各个要点,全力掩护第三军主力撤退。

  王效明组织的第七次迂回穿插,尽管更靠东一些。旦依旧遭遇到凤城以北一线日军顽强抵抗,迟迟无法突破日军防线。被当面之配备了超编炮兵的日军一个旅团,阻击在八道河与草河之间。

  凤城以北地区日军准确而又凶悍的交叉炮火,将迂回部队每一条进攻路线,都彻底的封锁住。即便是迂回部队不断的变化穿插位置,但面对占据所有地形优势的日军,顽强的抵抗依旧是进展缓慢。

  这里不是开原东部的浅山区,而是长白山区向着辽东地区延伸部分。不仅仅是山高林密那么简单,地形复杂多变,山势也显得很陡峭。最关键的是因为人烟稀少,很多地方就连最简易的山区道路都没有。

  这一带在后世是驴友探险的好地方,以及很有名的旅游区。但是对于一个战场来说,却是太过于陡峭。而日军在从宽甸撤退之前,为了阻止抗联的追击,又炸掉了其修建在鸭绿江上的水丰水电站,位于宽甸境内碑碣的副坝。

  这道副坝是这个日本人三七年修建水丰水电站的时候,专门为确保电站安全,为这座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修建的泄洪通道。宽甸境内是整个东北的暴雨中心,每年夏季虽说只有一个月,但是这雨量却是相当的大,年降水量平均在一千至两千毫米左右。

  在山区地形又处在多雨地带的情况之下,所以日本人在面对中国境内方向,专门修建了用于泄洪的副坝以确保电站的安全。尽管眼下宽甸已经进入冬季,但整个水丰电站因为发电的原因,整个库区水面尚未结冰。

  而且关东军在炸毁副坝之前,还关闭了整个发电站,停止了全部水量的下泄以尽可能多的蓄水。关东军这个时候炸掉了这座副坝,不仅给沿库区的中国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在王效明的迂回部队面前,制造了一片人工洪水。

  好在这个时候,宽甸的雨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漫长的冬季。整个水丰水库虽然还没有开始结冰,但整个水库的库容量远还没有到最高峰。这片关东军制造出来的人工洪水,虽说战前关东军便已经关闭电站蓄水,但冬季的水量远无法与夏季相比。

  关东军炸掉副坝,人工制造的泛滥区域面积还不算太大。但问题是尽管泛滥区不算大,可也让王效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