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五章 科举之后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治天下,当是以法而行之,万事万物皆是要以法为准则。

  而公孙弘却是肯定仁义的存在,并讲求德政,认为"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由是观之,公孙弘既不是单纯的儒家,也不是单纯的法家,而是把两者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固此在刘荣看来,其虽是年纪大了些,而且为人也不怎么样,但却也是个可用之才也。

  “回殿下,臣虽是学儒,却也曾通读法家先贤之作”。

  然怎么看,公孙弘似乎有些紧张,见其如此,刘荣却是呵呵笑道:“公孙先生不必如此之紧张,吾只是有些好奇,公孙先生已然是四十余岁之人,然却是全然看不出矣”。

  在心中憋了半天的话,还是被刘荣说了出来。

  见刘荣是说此,公孙弘这才言道:“乃是臣无用矣,四十余岁还尚未得举荐而为吏,能考过殿下此次所行之科举,当真为臣之幸也”。

  “哈哈,公孙先生不必如此说,又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此因人而异之。然亦未有人言,必要在少年之时便得道也。

  且先生的确是有才之人,当初那和氏璧还是历三代之楚王,其才识得之,而不至于将其明珠暗投也。

  然在行此次科举之时,也并未定之,年长者,不可行之,固此,先生不必有何芥蒂”。

  刘荣的一番话,是令公孙弘,甚是感动,当即便是涕泪横流跪地言道:“臣以微末之能,而得殿下之用,臣定死命而报殿下之恩”。

  此时之公孙弘是彻彻底底的对刘荣心悦臣服。

  …………………………………………………………………………

  然这汉家第一次的科举,到此便是完全落下来帷幕,此次参与科举一人走近三千之众,然却只有十人得中,得选任为官。

  刘荣更是想起了后世,科举高中之后要游街夸官之举。

  当即便命人,将这十人之名讳以及其所得之官,尽皆记录在案写在告示之上,张贴在长安城中各处。

  如此,科举便再次成了,令整个长安而为此震荡之事。

  然考中科举之人,当然是不用再到此处观之,然这张贴科举榜单之处,被长安城中之百姓围的是水泄不通。

  这些百姓,皆是想知道,到底是何人,能得天家之看中,从一介白衣而做了官吏。

  长安西市之前,便是张贴了一张如此之榜单,然见此,西市之上的小贩,以及路过之人,皆是围上去观看之。

  然西市之人多是长安城中最底层的人,看了半天却是无甚人识字,皆是不知这告示之上说的是何事。

  还是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一人挤到了最前侧,大吼一声道:“尔等休要再吵闹,让我来读这告示上之言!!”。

  闻此言,原本还是十分吵闹之人群,却是相对安静了下来。

  只见这人看着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