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谷雨节_穿越沦为小后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的仪式,成为渔家的狂欢节。

  谷雨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将此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以其洗浴,可避凶免祸。洗浴之后,或跳舞,或射猎,或钓鱼,尽情欢庆万物更新,而荣成的谷雨节则更富地方特色。追溯它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落后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使渔民迷信自然力,他们认为万物有神灵主管,福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产生了海神(龙王、海神娘娘)的传说,并由此扩展到打鱼用具诸如渔船、网具等,在渔民眼中这些日常生产资料各有神灵,为了祈求这些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涯一帆风顺、鱼虾满仓,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向众神献祭,进而形成了谷雨节。

  由于对海神娘娘的信仰由南北渐,后来荣成沿海普遍建起了天后宫,海上出现了龙王、海神娘娘、始皇帝三神并立的新格局。于是,万千渔民纷纷把自己的身家幸福寄托于对这三者的信仰和崇拜之上,谷雨节,成了人们表达虔诚,祈求庇佑的公共节日。

  每年谷雨这天,渔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至海神庙、大海边或者街头巷尾,欢庆节日。节日这一天,天后官里一早就要把神殿、庭院、戏楼等处打扫干净,并把天后殿里的“锏瓜钺斧朝天镫”等等锡制仪仗搬出来,除去平时套着的丝织套子,擦得锃明瓦亮,然后,再把殿里的布幔、匾额摆布整齐。到时候,渔民们手捧肩挑着猪羊香烛等供品来到这里,道士们点燃当地商家或渔行老板捐献的烟花鞭炮,殿上钟磐齐鸣,众道士低眉颔首,诵读经文,香烟弥漫之中,人们顶礼膜拜,说不出的庄严神秘,道不尽的专注虔诚。

  前来进香的人有本地的渔民,也有许多外地行舟路过的海客。但是不论南北东西,他们都可归于两大类:许愿的和还愿的。许愿者焚香舞拜后,俯首在地,嘴里喃喃地向海神倾诉心愿;还愿的上过香后,则取来去年许下的供品,燃放鞭炮,在伞盖旗幔的拥簇下大肆张扬。据说曾有一位南方渔民一次许下对旗杆的大愿,第二年谷雨,他用一条大船专门从南方把它们拉来。那一天,天后宫中人山人海,对约0丈高的旗秆左右排列,2面杏黄大旗迎风飘扬,斗大的“天后圣母”字样高耸入云,无数信士翘首凝眸,心悦诚服。

  这一天,也有到海边就近在沙滩上、渔船旁烧纸焚香,面海膜拜海龙王的,他们多是离大庙较远的渔民。

  祭拜仪式的**在晚上。入夜,各个海口灯火通明。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

  材料准备完毕,就等晚上的晚会了。闲了下来,我就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