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章 东关濡须坞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在秋收动手,自然是打着因粮于敌的算盘,最少也得让敌军不能安稳的进行秋收。

  为了保证秋收的顺利,李元徽遣大军驻扎在濡须水的东关一带。

  各部沿着濡须水两岸,夹水下寨。

  随后又命郭兴率天柱山营驻守历阳,徐州左营、徐州右营驻防广陵和江都,并亲自巡视了一下沿江各处的防务。

  确保历阳和江都不会给敌军可乘之机。

  而濡须坞,则是李元徽给东魏军准备的主战场。

  濡须坞的位置,在濡须水流向长江的入口处。

  东汉建安十七年由孙权派人筑以拒曹的关寨,卡住濡须河口,形成东关,当时又名濡须城,又因其寨似“偃月“故称为偃月城或偃月钨。

  原先城上还刻有“濡须坞“三字,相传字为孙权所书。

  大燕一统之后,濡须坞就废弃了。

  早在七月李元徽就人重新修筑关城,也就是濡须坞。因为这一地区防御核心就在于关城。

  这种坞城都是紧靠岸边,背水而立,面向平地。实际上是半水半陆。濡须坞之所以被称为偃月城或偃月钨,是以为是在水边筑起一道弧形坞墙,作为防御工事,临水一侧,船只可以驶入坞内,靠岸停泊。因为水中无法筑墙,故在浅水处立栅,留有栅口可以通行。

  这也是为什么濡须水又被成为栅水,濡须口被称为栅口的原因。

  当然,孙吴所修筑的关墙是为了防北面的强敌,李元徽修关墙是为了防南面,所以侧重点和防御重点方向都是不一样的。

  但总体思路都是来自吕蒙的“夹水立坞”。

  这一点,东魏军自然也是明白的。

  九月初,东魏天子曹元静统大军亲征,大将军水师大都督苗先云,楚王曹成,吴王曹戎,司空张弘平随侍,发水陆大军十八万,奔濡须口杀来。

  大军沿江而上,战船数百,浩浩荡荡。

  从江都到历阳,再到濡须口,沿江的烽燧全都被点燃了。

  也就是说东魏那边刚出发,不到一天的功夫,几百里外濡须口的江淮燕军就知道了。

  李元徽看到烽烟燃起之后,心里可算是石头落了地。

  “终于来了啊。”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打过来的时候,整天都得惦记。

  但知道他们来了以后,反而心里顿时松了一下,等着打仗就行了。

  几日后,东魏水军的战船,一艘一艘的出现在濡须口正对的江面上。

  曹元静和几位大将,以及司空张弘平一道观阵,众人在看过燕军的布置之后,全都面露难色。

  原本东吴夹水立坞的意图是阻击顺着水流南下的曹魏船队,以及防御在河流两河前行的陆上曹魏步骑。

  而现在,濡须口在北人之后,换成江东人来打,对手才是曹魏

  “我听说武帝当年曾经数次南征濡须口,都没有取得功绩?”曹元静望着濡须口两条支流上的关城问道。

  张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