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9章 辞旧迎新_废太子和真千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执着。一个对权势不死心的人,怕是还要仗着自己渣做出一些意想不到之事。

  他在等待时机,姜麓也在等。

  她等的东风即是秋风,秋风带来收获的消息。捷报自江南的澄县传来,今年澄县的水稻产量比往年翻了一倍有余,原因是采用新的种植方法。

  前有麦子丰产,皆因贤王传授的种植之法。后有水稻丰产,其传播种植之法的农学士王大人正是贤王的心腹。

  消息一路进京,沿途传得纷纷扬扬。

  不知是谁的杰作,百姓中开始流传一句话:贤明仁君,福泽天下。

  贤是贤王。

  百姓所愿最为纯朴,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圣人。他们眼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那些麦子谷子才是他们的亲爹。

  这句话以铺天盖地之势随着澄县的丰产传遍天下,传进奉京城中的每家每户,在朝中百官中口口相传,传到皇帝的耳中。

  皇帝又吐了血,这血比以前的都要深。

  他真的病倒了,手和嘴都不受控制地抽搐。他再是借口生病不放权,只怕也由不得他了。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以极快的速度一病不起。

  这就是姜麓等来的东风,对此宋清音只有一个服字。

  “这哪里是稻草,分明是大树。

  ”宋清音感慨道:“这么粗的一棵树倒下来,砸中的人不死也重伤,怕是再也爬不起来了。”

  “可不是,听说又吐血了。”姜麓说。“应该没有力气再爬起来作妖了。”

  “你这孩子…”宋清音无奈至极。“还真是出人意料。”

  姜麓嘿嘿一笑,她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萌。原本是让小新借着身份试验水稻种植的改进之法,未怕失败先在澄县试行。当然方法是她出的,执行的是秦彦手底下的人和小新。

  此事一直秘而未宣,刚开始他们还真打算利用。没想到老渣男再三挑战他们的底线,所以才会有这最后一根壮如大树的稻草。

  老渣是求草得草,以后就躺在床上度过余生吧。

  至于他下不下旨,已经不重要了。所有人都当他病糊涂了,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想法。反正秦彦名正言顺,到时候顺应民意登基,谁也不能说半句不是。

  这民意滔天,一声比一声大。如同浪海潮生,一浪比一浪更为汹涌。在这般喧天的民意中,以阮太傅为首的臣子们跪求秦彦登基。

  第一次秦彦推辞了。

  很快就有第二次,他还是不肯。

  事不过三,到第三次时,他才看似勉为其难地接受。在此之前,他还特意去见过皇帝,父子二人有过一场不外传的谈话。

  这时的皇帝,短短几日内已经判若两人。他瘦了许多,脸色阴霾而灰败。那双原本不怒自威的厉目中,只剩不甘与怒恨。

  成王败寇,这个成语也适用于他们。

  秦彦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三次相求,儿臣实在是不能再推辞。若是将来父皇大好,儿臣定会将其归还,眼下不过是暂代而已。”

  皇帝的眼神像淬毒的钉子,此子好手段。

  什么暂代,焉有再归还之理!

  当初他不应该手下留情,还想着利用他们兄弟之间的内斗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真应该有一个算一个,将这些大逆不道的逆子们统统除掉。

  他怒极喘着粗色,“好,好,我真是太小看你了。”

  “父皇是太过抬举儿臣了,是您让儿臣明白一个道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你…说得对。”皇帝没有看他,有气无力地闭上眼睛。

  秦彦恭恭敬敬地告退,进去时他还是以皇子的身份,出来后他就成为大昭的新帝。新帝心忧父皇病情,不愿大张旗鼓劳民伤财,是以登基之礼极为简单。

  简单的仪式过后,大昭一代旧人换新人。

  新人暂不搬进万华宫,对外的说法是顾及太上皇的感受。此举深得百姓颂扬,皆道新帝是一位仁义之君。

  晋升为皇后的姜麓看着身边玉面不减龙威的男子,恍惚觉得自己是在做梦。她的男人放出去是大佬,回来就是她的小哥哥。

  所以从今往后,她终于能当家做主了。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