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小琉球国_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王朝,其核心领土依旧没有脱出秦汉时期的藩篱,还是固守在黄河长江流域。

  为什么不继续向外开拓了?华夏文明失去了进取心吗?

  并不是,而是因为华夏文明太强了,强的对于周边文明和国家来说,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在吸引着一切。

  所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天底下的好东西都在自己家,周边那些小国是什么臭鱼烂虾?也就北边的游牧民族能打才值得中原王朝高看一眼,但也从来不把他们的地当什么好地方。

  不然为什么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想南下,和中原王朝死磕了几千年,从春秋的山戎东胡,到秦汉的匈奴,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乌桓、鲜卑,唐代的靺鞨、突厥,宋代的契丹、女真,再到蒙古人和满人,这些少数民族花费了整整两千多年的时间,为的就是南下。

  他们傻么?和中原王朝死磕两千多年。

  不,他们不傻,因为和中原王朝的富饶土地相比,北方的草原?那就是穷乡僻壤、鸟不拉屎。

  牧马放羊听起来浪漫,但实际上,一场风雪死掉一半的牲畜,常年四季不断的迁徙追逐水草,偌大的草原连棵长成材的木头都是稀罕东西,日子是很苦的。

  漠南或许还好,但漠北?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都快到西伯利亚了。

  所以这也就让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的认知,那就是周边都是破地方,打下来的土地还抵不上花掉的军费。

  就好像永乐七年朱棣北伐一样,换了朱高炽当皇帝,他绝对不会打这一仗,而是会巩固边防,挡住蒙古人南下就行。

  这样固然无法解决蒙古人犯边的问题,但只要挡住了蒙古人南下,对于朝廷来说就已经是胜利了,而且花掉的钱还少。

  虽说这样做会留下很多问题,朝廷需要常年在北方摆着重兵以随时预防蒙古人南下,但屯兵和出征打仗的开销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知道朱棣北伐虽然只打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江南七省的赋税可是全都填进去了,要不是国库实在是掏不出钱来了,朱棣怕是还不会回来。

  朱瞻埈能够说服朱棣征倭,也还是以倭国有金山银山为诱饵的。

  而且不光是空口白牙的就这么说,在朱瞻埈说倭国有金山银山之后,朱棣就从锦衣卫派出了最精干的人手去了倭国,直接去了朱瞻埈所说的有金矿的地方进行了勘察,查明了是真的有金矿和银矿,朝廷才松开了口子允许征倭的。

  不然,就算朱棣放开了藩王领兵的限制,也不会允许六个藩王联手去征讨藩属国的。

  但征讨倭国是征讨倭国,对待小琉球国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尽管以维护航道为理由也是可以说服朝廷的,但这终究是一笔投入,长期驻军的花费也是不小的开支,总归会被人找借口否了的。

  而面对郑和的这个问题,朱瞻埈则只是笑了笑之后说道:“琉球其国气候土壤都很适合种植甘蔗,若是广泛鼓励其民种植甘蔗,制成蔗糖,也不失为一笔财源。”

  明代的大小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和冲绳列岛,大琉球是台湾,小琉球是琉球国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