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声名鹊起_金陵十二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几日功夫,浦城大街小巷传遍了县学桃林宴之事,林阡陌所书的诗篇被县学学子们抄录出来,四处流传,轰动了浦城文坛。

  翌日,秋霁摇头晃脑地在县衙诵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念到感人之处,不免唏嘘几声,一众同僚围在她面前,听得如痴如醉。

  林阡陌当日所做好诗无数,首首皆让人爱不释手,但最受人追捧的当属这首葬花吟,因为这是首长诗,她之所以记得,皆因为是红楼的忠实粉丝,不仅歌会唱,连越剧中黛玉那一段唱也能原汁原味地唱出来,所以这诗林阡陌再熟悉不过,当日一时兴起,最后便将之抄录了下来,在她心中,曹公这诗并不亚于李杜,想到这是女尊之国,内院之事一般由男儿打理,有些词她作了改动。第二日这首诗传遍浦城,引得大小乐坊争相传诵,听说最红的两大乐坊雅阁居与青衣坊的头牌公子都为这诗谱了曲,两个版本的葬花吟一时之间唱遍街头巷尾。

  林阡陌思量这就是传媒的力量了,古时没有高科技,传诵全凭一张嘴,而教坊正是文人雅士爱去的地方,是所有八卦的集中地与发源地,有那些个公子哥儿传唱诗篇,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各位看官或许纳闷了,教坊?是不是青楼?非也,在这金陵国,教坊乃是官办乐坊司,要知道历代金陵国主皆是风流女子,极爱音乐,上行下效,到了哪里都一样,于是国中遍布教坊,收录年轻男子,教授乐曲,有习得好的,出了名的,会有机会入京,成为各大王公贵族府上乐师,更有甚者可入宫伴驾,平步青云,这样的地方,岂是青楼那等腌h之所可比拟的。不过有一点,这世上不是人人都能飞黄腾达的,此业仍在贱籍,所以寻常人家子弟也不会选择这个行当,多半是些家道败落无以为生的子弟,或是家中获罪被充官奴之流,才会流落此间。他们不用像青楼妓子出卖身体,但一样要靠皮相赚钱,吃的是青春饭,若不趁着年少美貌脱了籍找个好人家,这一世的孤苦伶仃是免不了的。

  教坊子弟,接触的不是达官贵人,便是风流名士,他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身素质也很高,多半自视清高,却感怀身世,外表的风光下内心里却暗藏惶恐,葬花吟恰合了这群人的心思,尤其那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道出了多少乐坊子弟的心声,这也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

  “秋霁,你与林阡陌既是好友,什么时候也给众兄弟姐妹引荐引荐。”一名与秋霁同年考入县衙的男子欣羡地说道,其他人纷纷附和。

  透过那些蕴藏着欢喜忧乐的诗章,再加上秋霁的吹嘘,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