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9章 王佐之才的计策_三国之谍行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制?

  荀氏叔侄和韩冲都是一脸的茫然,显然是不懂韩涛所说的意思,只能期待着他给出更多的解释。

  “所谓的科举制就是通过分出科别提出问题进行考试,根据成绩来选拔人才,所以叫做科举。”

  “这种科举的取士权归朝廷所有,允许民间各类人自由报考,分文科、武科。无需任何人的举荐,无论出身,都可报名。”

  韩涛所提出的科举制正是中国历史上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经历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这样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能够延续千年,自然有其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在封建王朝更容易推行的。

  荀氏叔侄和韩冲听着韩涛的解释,都露出了惊愕的神情,都觉得他的想法太过奇妙和匪夷所思。

  “现在朝政腐败,不适宜在全国各地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但我们可以现在洛阳开展,由朝廷发出招贤令,讲清科举报名的条件和考试时间。”

  “等到考生到齐,由朝廷指定清正廉明者担任考官,从中选择出人才加以录用。”韩涛进一步说着自己的设想。

  “主公的设想很好,但如今天下动乱不断,若是中原一带的州郡的名仕武人,或许还方便赶到洛阳应试,但边远州郡,得到消息就要数日,再赶来洛阳,会有诸多不便。”荀彧向韩涛提出了他的顾虑。

  “文若所言极是,我刚才所说的只是现今试行的方式。待到吏治整治好,天下也归于平定,这科举制就要分发下去。”

  “分为县试、郡试、州试,经过层层选拔,最优秀者才到洛阳来进行会试。”

  “之所以现在不推行,主要就是考虑朝政腐败,各州、郡、县官员极有可能借科举之名收受贿赂,结党营私,才将科举暂时集中在洛阳。”

  韩涛回答着荀彧的问题,消除着他的顾虑。

  “主公所虑极有道理。目前的情况下,的确是先在洛阳推行,更为合适。”

  “虽然这样做,会损失一些人才的到来,并比起察举制,已经是给朝廷更多发掘发现人才的机会,也可以使出身寒门的人有机会入仕。”

  荀攸思索后,首先对韩涛的提议表达了赞同。

  “兄长深谋远虑,科举制的确是可以更为广泛地选拔人才,实在是高明的举措。”韩冲也是忍不住连声赞叹。

  “主公的想法极好,若是真能将吏治整顿好,如主公设想,在各州郡定期考试,层层选拔,才能确保人才没有遗失。”

  “也才能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公开。”荀彧也对韩涛的想法大加赞赏,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文若所虑也是我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已经安排满宠专门去调查整治贪官污吏。”

  “但大汉的腐败早已根深蒂固,整治吏治必定要经历长期且复杂、艰难的过程才能实现。”

  “满宠所能整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