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4章 出人意料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4章出人意料

  为什么往少了报?

  因为数据少的话,上缴院线的分账也会少——一般来说,扣除3.3%的特别营业税以及5%的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后,票房分账57%是给影院和院线的。

  院线是品牌,影院则是放映电影的地方!

  按照名词定义,院线其实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一般分账,影院拿50%,院线拿7%…

  当然,院线的票房分账收入有两个来源,不仅有下面的影院,还有上游的电影发行商,具体到某一步电影签订电影宣发合同的时候,院线也会和发行商敲定精准的影片分账比例。

  返点、排片费之类的…

  有没有隐瞒现象?

  肯定有…

  但绝对不会往大了报!

  所以,80%的上座率只会少,不会多!

  黄斌立刻个陈曦打了电话,后者则联系了高芬芬,于是追加了500万的宣传经费——原本的宣传经费是1000万…

  一般来说,3000万~5000万成本的电影,1000万的宣传经费足够了。

  追加了500万,主要用于通稿营销还有预告片投放…

  ……

  陈导明其实不太喜欢宣传电影!

  黄建新也不喜欢。

  老一辈的电影人、演员想法都很老套——主要是以前的电影厂制度下,电影上映了,没有宣传这回事,卖拷贝就行…

  卖拷贝用不着演员、导演出面,电影厂直接邀请一堆兄弟单位的负责人还有一些电影专家一起看电影,这个事就定了!

  什么?

  观众意见?

  观众能有什么意见?

  即便他们有意见,有地方发表评论吗?

  所以,早些年的做电影其实是一种特权…

  但现在不行了,你得宣传,聆听观众的看法,你得跑院线,你得接受采访!

  这些不可避免,你既然想拍戏,就得全盘接受——毕竟电影制作是需要成本的,回收成本的方式就是票房,票房从哪里来?

  观众!

  如何让观众掏票钱?

  你就是得宣传…

  当然,考虑到《大片》主创们的年纪,基本宣传都围绕着采访进行…

  那也很累啊!

  首映结束,他们当晚飞到了武汉,然后接受了三家杂志外加两家电视台的采访。

  早就疲惫不堪了!

  回到酒店已经快到凌晨…

  武汉是除去北上广深之外,全国最大的票仓城市,没有一部电影会忽略掉。

  当然,《大片》选择武汉作为宣传的第二站,主要原因是配合嘉禾院线的开张——两家影院开张…

  回到酒店后,两人对付着吃了一点东西,随便尬聊了几句,然后电话响了——是沈旭东拨来的电话,很兴奋的告诉黄建新:《大片》首日980万!

  黄建新反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