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

  不过,消化夏地虽难,却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同国力鼎盛,人口数十倍于夏国,有砸烂后者原有社会结构再重新塑造一个新社会的实力,不需要太顾忌其原有的社会上层。

  统一和治理天下本就该王霸道相杂,对顽固势力,该行霸道的时候就必须霸道。

  当然,消化夏地是战后的工作重点。

  对具体指挥伐夏之战的牛皋来说,当务之急乃是覆亡夏国。

  攻下顺州简单休整后,牛军正带着大军继续北上静州。

  顺、静、怀、定四州相当于夏国都城兴庆府的“四辅”,地位极其重要。

  尤其是顺州和怀州两城,相距兴庆府的直线距离都在三十里左右。

  即便是行动相对迟缓的步兵,半日内也能轻松行军三十里。

  同军攻到了静州,基本等同于顶在了兴庆府的脑门上。

  夏国虽大,夏人却已无路可退。

  李察哥由顺州撤退至此,便积极构筑新的防线,意欲再做一次阻截同军的努力。

  但面对同军五个师的稳扎稳打,手中兵力和战力都不占优的李察哥也无计可施。

  在同军完成攻城准备之前,其人先后组织了三次攻击,仅仅得到了歼敌近千的战果,其部则损失近四千,本就不高的士气再次大跌。

  无处下嘴,李察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军攻破静州,并在同军即将调整部署吃下其部人马前赶紧撤离战场。

  拿下静州后,牛皋并没有率军直奔兴庆府,而是先向东北方向攻破怀州。

  在此期间,同宋两军还爆发了一次激烈的野战。

  夏军机动兵马再次付出了近五千人的伤亡,仅剩下万余士气极低的人马,基本失去了野战能力。

  李察哥本人也在激战中身负重伤,不能再指挥接下来的战斗了。

  失去了最重要的臂膀,李乾顺只能命剩余兵马全部退回兴州(兴庆府)城中。

  而在此之前,在兀剌海城(黑山威福军司)整顿了许久的同军第二军也有了动作。

  张清率主力顺黄河南下,先破顺化渡,再败夏国右厢朝顺军司,已经截断了啰保大陷谷出口,并与第四军南北呼应,完成了对兴庆府的合围。

  宋夏两国争斗百年,宋军始终不能攻破兴庆府,很大一方面原因乃是其地位于处黄河与贺兰山东西相夹的谷地间,地形狭长,不便于宋军发挥兵力优势左右包抄。

  而兴庆府以北还有广阔的草原和荒漠可以逃窜,使得无法完成南北合击的宋军始终不能对夏军构成致命打击。

  现在,夏国君臣却知道了建都兴庆府的弊端。

  当牛皋率部推进到兴庆府城下时,夏国小朝廷已经是国灭迹象尽显。

  原本还坚定抗同的死硬分子在晋王重伤不能再掌大军后,尽皆变成了投降派,纷纷劝谏国主为嵬名氏的传承计,应放弃抵抗,并立即进京请求天子宽恕。

  请收藏:https://m.yk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